商標犯罪案件仍居首位
發(fā)布時間:2019/5/15 18:28:13
本報訊 記者余東明 實習生張若琂上海市人民檢察院近日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2018年知識產權檢察白皮書”。
據《白皮書》顯示,2018年,上海檢察機關受理的知識產權案件數(shù)量上升明顯,共受理案件434件781人,批捕率同比上升37.67%;各罪增幅、占比不同,但商標犯罪案件始終居首,占全部案件的89%。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龔培華介紹,商標犯罪主體呈現(xiàn)低知化特征,犯罪手法的鏈條式、國際化屬性日益突出,甚至出現(xiàn)了侵權產品銷往境外893個城市,銷售金額高達人民幣1.4億余元的案件。
由上海市虹口區(qū)檢察院副檢察長出庭支持公訴的一起商標侵權案剛剛結束庭審。在該案中,四名被告人均是初中、中專文化水平,表示自己“雖然覺得這一行為不好,但并不知道有違法情節(jié)”。
被告人王某某自2017年9月起向他人購入印有上海糖業(yè)煙酒有限公司合法注冊的“玉棠”商標小包裝白砂糖袋,未經糖業(yè)煙酒公司許可,雇傭被告人王某、張某,將從被告馮某處購入的其他品牌白砂糖罐裝至印有“玉棠”商標的包裝袋內,并銷售給多名商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多名被告人制作并銷售了價值200余萬元的假冒“玉棠”品牌白砂糖。
虹口檢察院以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對四名被告人提起公訴。
此外,《白皮書》還指出,著作權類、商業(yè)秘密犯罪主體呈高知化和職業(yè)性特征。在著作權犯罪中,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侵權成為最主要手段;商業(yè)秘密案件增勢也相當明顯,2017年市檢察院共受理商業(yè)秘密案件1件,2018年受理案件6件,同比上升高達6倍,其中企業(yè)內控盲點成為犯罪的高發(fā)誘因。
針對知識產權案件具體特點,上海市檢察機關采取了多項措施,保持嚴打力度。如:檢察機關加強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對兩高、國家版權局等重點關注的10起案件掛牌督辦,并組織開展全市知識產權案件進行集中公訴;虹口檢察院在辦案過程中,推動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合理賠償機制的確立完善;此外,2018年,市檢察院還邀請知識產權領域學者專家,召開上海市商業(yè)秘密司法保護專題研討會,推動形成統(tǒng)一完善的執(zhí)法標準、證據規(guī)格。
來源:法制日報
摘抄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