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天下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桂林第6件國字號商標
發(fā)布時間:2016/8/17 10:05:47
“俏天下”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桂林第六件“國字號”商標
“桂林制造”能否出現更多中國名牌?
桂林生活網訊(桂林晚報記者陽顏 通訊員蘇江炎)昨天,記者從市工商局獲悉,桂林“俏天下”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認定其使用在商標注冊用商品和服務國際分類第20類衣架、掛衣架商品上的馳名商標,為“十三五”桂林市商標戰(zhàn)略實施迎來了開門紅。這也是在繼“三金”(兩件)、“漓泉”、“印象劉三姐”、“天和”(司法認定)五件中國馳名商標獲得認定多年之后,“桂林制造”中出現的第六件中國馳名商標。
龍頭企業(yè)有了“國字號”
對于很多桂林市民來說,相對“三金”、“漓泉”、“印象劉三姐”、“天和”來說,“俏天下”并不算耳熟能詳,但成立16年的“俏天下”為何能獲得中國馳名商標,這個桂林本土企業(yè)是如何成為中國品牌的呢?
記者了解到,桂林俏天下家居用品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目前是國內最大的衣架生產企業(yè),該公司生產的“俏天下”牌衣架,在全國市場享有較高聲譽。而該公司經過多年發(fā)展,獲得廣西桂林產業(yè)化“龍頭企業(yè)”、桂林市農業(yè)產業(yè)化“重點龍頭企業(yè)”、全國輕工業(yè)信息化與工業(yè)深度融合示范企業(yè)等榮譽,該公司生產的“俏天下”牌發(fā)泡管衣架、浸塑衣架、木衣架榮獲廣西名牌產品等榮譽。
據中國日用雜品工業(yè)協會的數據,2008年至2012年,“俏天下”商標的衣架產品的產量、產值、銷售收入、利稅、市場占用率等經濟指標均列全國同行業(yè)第一位。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桂林制造”的“俏天下”堪稱在同行業(yè)中真正做到了甲天下。
“桂林制造”缺乏好品牌
無論是商業(yè)人士、普通市民還是工商人員,都不難注意到一個事實,在“俏天下”近日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前,“桂林制造”的中國馳名商標多年來一直只有工商總局認定的“三金”(兩件)、“漓泉”、“印象劉三姐”和司法認定的“天和”。這么多年,“桂林制造”的中國馳名商標多少有些寂寞。
“桂林在全區(qū)的商標總量上排名第二,數量在區(qū)內比較不算少,但質量還亟待提升?!笔泄ど叹稚虖V科負責人向記者出示了一份數據,根據中國商標局一份2016年第二季度的統(tǒng)計數據來看,桂林市的商標總量為12172件,南寧為35996件,柳州為9080件,處于全區(qū)第二。但與桂林周邊的湖南、廣東、云貴川等省的城市相比,廣州市商標總量48.6萬余件、重慶市21萬余件、長沙市10.3萬余件,昆明市8.3萬余件,桂林的商標總量仍處在比較低的位置,即便是數據比較接近的貴陽市,商標總量3.2萬余件也遠多于桂林,更別提與江浙滬一帶的城市商標總量相比了。
商標總量上已經遜人一籌,那么這些“桂林制造”的品牌含金量又如何呢?該負責人坦言,真正在全國范圍內叫得響的桂林品牌并不多,甚至一些品牌已經獲得廣西著名商標,卻因囿于廣西區(qū)域,在全國市場大范圍的知名度并不高,很多企業(yè)對如何提高自身品牌知名度、品牌的價值的意識和推廣能力極為有限,這也使得“桂林制造”的“金牌”一直跟不上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氣,而缺乏好品牌,難賣好價錢也是目前不少企業(yè)面臨的困境之一。
本土品牌短板何在?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哪怕是看上去同樣美味可口的桂林本地水果,沒有品牌包裝和有品牌包裝的價格也相差甚遠,就柿子、羅漢果來說,無品牌的柿子、羅漢果的價格和銷量,與擁有桂林市地理標志商標的“恭城月柿”、“永福羅漢果”相比,就有明顯差距。
“桂林不缺好產品,就缺金招牌,品牌不硬的話,拿什么跟人家競爭?”市工商局商廣科負責人說,作為普通農民,要為自己的農產品樹品牌,可能有點困難,但對于一些生產企業(yè)來說,卻也往往不注重品牌建設,錯失大好的發(fā)展機會。甚至一些桂林出產的產品,明明品質很好,卻貼著別人的品牌為他人做嫁衣裳。
據悉,目前桂林市的地理標志商標農產品有9件,其中恭城4件,陽朔、荔浦、永福和桂林市各一件,商品包括柿子、金桔、芋頭、羅漢果、椪柑、油茶和桂林米粉,但桂林的特產也不僅于此,還有更多的特色農產品仍未走上品牌之路。
而作為一個老牌的旅游城市,桂林的旅游服務商標也是短板之一,除了中國馳名商標“印象劉三姐”和廣西著名商標“世外桃源”之外,馳(著)名商標稀少,旅游服務競爭力弱。不少景點、景觀被搶注,一批知名旅行社長期“有品無牌”,這些都亟待正視和提升。
“更為堵心的是,品牌的維護不力,甚至是有了一定名氣卻未注冊商標,導致被山寨的事也時有發(fā)生?!痹撠撠熑苏f,桂林也曾發(fā)生過不少如“福達”、“臨桂二小”等一些行業(yè)內知名品牌遭受品牌山寨亂象的困擾,雖然桂林的工商局商標工作人員最終協助企業(yè)維權成功,但是維權過程耗時耗力,如果遇上商標遭人搶注,則損失更大。
讓更多“桂林制造”成為名牌
不少桂林本地的業(yè)內人士認為,品牌是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沒有知名品牌,很難形成差異化競爭優(yōu)勢,“桂林制造”如何成為廣西品牌乃至中國品牌已是眼下當務之急。
記者從市工商局了解到,針對一些桂林本地的農村種養(yǎng)大戶、專業(yè)合作社以及生產企業(yè)不懂商標申請注冊、不會樹立品牌等實際情況,我市工商部門下一步將依托專家學者、律師、商標代理從業(yè)人員、工商干部組建商標志愿服務隊,通過在經濟技術開發(fā)工業(yè)園區(qū)設立商標品牌指導服務站等方式,開展全方位的商標戰(zhàn)略實施義務服務,引導企業(yè)創(chuàng)馳名、著名商標,提高商標品牌的競爭力。
據悉,針對桂林的旅游商標,市工商部門今年將完成對每個縣、城區(qū)和專業(yè)分局1-2個地文景觀商標注冊指導、服務、培育工作,全年申請注冊商標10件以上,力爭“十三五”期間全市的申請注冊旅游服務商標達到300件。
摘抄廣西新聞網